导演忻钰坤:拍着《热搜》反“热搜”

 2024-06-27 阅读:270 点赞:181

原标题:导演忻钰坤:拍着《热搜》反“热搜”

2023年12月7日刊| 总第3442期

见到导演忻钰坤,是在《热搜》公映首周末后周一的晚上。

辗转于各项紧张的映后宣传工作中的忻钰坤,比想象中更松弛,也更兴奋。如果跟《心迷宫》和《暴裂无声》时期的他相比,甚至显得要更轻盈、精干一些。

他的个人状态与《热搜》带给观众的基本印象也是一致的。

忻钰坤(摄影/邓雅萌)

相比《心迷宫》的叙事游戏,《暴裂无声》凝滞镜头下的暴力和恶,《热搜》算得上一部手法熟稔的类型片。它瞄准了“网络暴力”这个社会议题,对舆论传播过程有着奇观性的视觉呈现,故事推进节奏干脆明快,人物情感饱满极致,在叙事结构上适度融入了插叙和反转,结局不乏“爽感”。

放到当下的创作风潮中,它可以归到票房取向鲜明的社会问题片一挂。

但再仔细考量,“热搜”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互联网词汇,又实在不是合适的商业片题材。怎么化虚为实?怎么把握边界?怎么塑造舆论战的黑白双方?怎么暗示网络暴力和现实暴力之间的连续性?

这些问题的答案,在类型程式里都找不到。

另外,不再藏在乡土语境下隐喻地与现实对话,而是直接与都市生活中的社会问题短兵相接,这对于忻钰坤来说也是一次新的挑战。

怎么把“热搜”背后错综的势力较量变成《热搜》?在与影视独舌的对话中,忻钰坤坦露了他挑战这个题材的动因,也详聊了把抽象议题变成“上镜头”的故事的处理手段。

自媒体斗恶龙,这不矛盾

看《热搜》,在震撼于网络舆情之暗流涌动、因果倒置之外,有两重疑问始终盘旋在不少观众心头:一是,为什么是自媒体人成为了屠龙斗士;二是,为什么司法力量没有尽早介入对恶的惩治中来。

在忻钰坤看来,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正是《热搜》这个故事存在的根基。

“网络舆论什么时候会出现?一般来说,如果是浮出水面的重大社会事件,很快司法系统就会介入,一旦到了这个阶段,就没有所谓舆论了。只有这个恶足够大,大到能把真相一直按在水面之下,那这时候才有舆论发酵的空间。”

《热搜》的主人公陈妙自媒体人的身份,恰恰正符合当下网络舆论的生成机制:

“在网络舆论中,自媒体正是最活跃的那部分人。他们传播的信息,能很大程度上影响舆论走向。一个社会事情发生了,但比如说证据不足,官方没有办法介入的时候,官方媒体也是介入不了的。这时候,自媒体人有点像江湖游侠了,他们掌握了舆论这把剑,而这把剑可能刺向任何一方。”

同时,自媒体人亦正亦邪的本性,也有利于戏剧性的发挥。“如果陈妙出场就是个绝对正义的形象,故事的确定性就会过多。”

网络舆论的复杂成因和背后的真相,是忻钰坤一直感兴趣的题材。现实生活中,他追热搜的的切身体验就是反转要素过多,有很多人造“真相”的干扰。

“当然,作为吃瓜群众,我们可能根本没耐心等到最后的真相,只是参与评论两句然后就去追下个热点了。那被消失的真相怎么办?被‘人造真相’伤害到的人怎么办?所以《热搜》的创作初衷不是去神话热搜,而是对热搜的反思。我们想花两个小时,把一个网络舆论事件垂直地讲透了,把真相背后的势力交织给讲透了。”

在创作过程中,忻钰坤之前一些没能实现的创作景愿也慢慢融入到影片中。比如,写媒体人的故事,拍社会中对未成年女性的系统性伤害,以及记录女性群体正在发生的变化和力量迸发的瞬间。

“写媒体人,尤其像陈妙这样的媒体人有很大难度。她得有棱角鲜明的一面,让她在合适的时机能够对权势发起挑战。但拍一个正义的人干一件正义的事儿,这就太顺了。我们的创作理念是能够战胜恶龙的不是勇士,只有恶龙才能战胜恶龙。”

所以,在《热搜》中,忻钰坤把陈妙拍成了有瑕疵的人。她有自己的‘招儿’,懂得流量为王的游戏规则。这让她最初被利用,成为了“小穗之死”悲剧中的工具人。但这个技能,在后半程她尝试让真相抵达大众时,又帮到了她。

陈妙的白衣骑士小队,在《热搜》的对抗叙事中发挥了强大的戏剧功能。这一群自媒体人有的具有跟踪调查能力,有的能快速梳理线索,有的能调动强大媒体资源,总之各有所长。

在忻钰坤的理解中,除了承担具体的戏剧功能,他们还代表了网络舆情里因为不同身份、认知,产生的不同声音。

有的人就单纯为了正义而来,为了正义可能不惜一切代价。有的典型是为了受害者,只要受害者能得到妥善处理,所谓真相和正义可以后退一个优先级。还有的就是单纯的理想主义,跟着领导陈妙来的,她要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在所有人中,陈妙最理解这个事情的危害之大和潜在受害者之多。但她也是最复杂,最难从内心理清头绪的人。所以,一个受害人在关键时刻选择不发声的时候,她也没有强制发布采访视频,这是她从一个女性身份出发的共情。”

舆论战的“文戏武拍”

《热搜》是个已知结局的故事。

观众在电影开篇20分钟之后,就知道小穗之死的真正凶手——在当地权势压人的企业家王世民。怎么在故事的底已经露出后,让观众还有耐心看下去,这也是《热搜》的一大创作难点。

“《搜索》肯定不是一个悬疑片。我们想讲的是网络舆论中,真相如何被不断颠覆。真相在一开始就告诉你了,但它抵达不了大众。我们就看两拨人如何以真相为筹码,来回较量。这才是我们的立意。一开始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往大悬疑的方向走。”

舍弃了自己最擅长的悬疑设计和结构,忻钰坤开始为《热搜》寻找与题材适配的“看点”。

“其实,舆论对抗的方式是很抓人的。”我们都说“有图有真相”,但事实上同一段视频,因为动机不同、背景材料不同,可以被解释成不同的“真相”。观众看到这些“招儿”的时候,能满足一部分好奇心。

“另外,舆论战是讲博弈的,电影里只要有双方对抗,就会有力量的变化,这也会是抓人的点。两派对抗其实就是战争片,把战争放在办公室里,其实就是商战类型片。怎么把聊天、开会拍出你争我夺的感觉,《热搜》其实是参考了商战类型片。”

不过,舆论战相比商战过程更加虚拟,怎么文戏武拍也是一大考验。

“《热搜》是个现实题材的电影,我们就先实拍屏幕上的内容。我们组织团队写了很多真实的短评,什么时间点,在什么环境下让谁发什么,都尽量还原。实拍也让观众以参与者的视角代入故事。同时,我们还把键盘的声音,在声效的制作上做了一些改变,让它听上去像枪炮声。手机按键的震动也通过低音的强化,想在影院实现跟观众心脏同频的效果。另外还有快节奏的、调动情绪的音乐。”

通过这些“文戏武拍”的手法,《热搜》在平平无奇的都市环境里营造出了一种强大的对抗张力。

到了最后,要凸显舆论形成的海啸般的力量时,就需要视效镜头的加持了。

“这时候,文字就在整个城市里升腾起来,像墙一样,把空间隔开,把人困在其中。”通过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热搜》让观众直接体验到了舆论传播过程的震撼。

《热搜》中的对抗双方,一边是陈妙和她率领的白衣骑士小队,另一边就是资本大鳄王世民。王世民虽然最终只以警方通告上的照片的形式,在电影里露了一次脸,但始终以不寒而栗的气势笼罩全片。

忻钰坤解释道,一个资本大鳄每天跟一个媒体人一线battle,这不现实。未知的,才是最可怕的。

“陈妙在决定对抗的那一刻,就有一个目标——让王世民站出来给张小穗道歉。这背后的逻辑就是,你只要道歉就是要承认了,承认了就一定会被法律制裁。我们最终让他不是以一个老板的状态出现,而是以一个蓝底通告上的照片出现,以这样的方式被挂在了‘热搜’榜一上的话,也是一种爽感。”

是转型,但不是第一次

《热搜》2022年1月在广州开机,忻钰坤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拍摄,充分利用南方冬天的阴霾和潮湿,讲述了这个冷峻的故事。曝光片花之后,《热搜》很快被业界定义为忻钰坤的商业转型之作,对这个定义忻钰坤有不同的看法。

就成本量级来看,从《心迷宫》《暴裂无声》到《热搜》,市场对忻钰坤执导电影的商业价值期待确实越来越高。但要说转型,其实这三部电影的风格都不一样。

忻钰坤在拍摄现场(左一)

“我也犹豫过,要不要在《热搜》里把观众对我熟知的那些所谓的特点、风格沿用过来。但这就会让整个故事很割裂,纠缠不清。所以我就想,反正我的前两部电影也不一样,到了第三部,干脆就部部不一样吧。要说得,这次我尝试去拍了一个更快速节奏的故事,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这种节奏,通过《热搜》我积累到了经验。失的话,或许就是那些对我已有的影片有认知、喜欢的观众,发现我这次拍的不是悬疑片了。我是不是就失去了这部分观众?也许。”

未来,忻钰坤对转型还有期待。

“有合适的契机,我还想尝试强工业化的类型,比如科幻。当然,前提是找到一个特别好的故事。还有短剧,有的故事其实用剧的讲述方式能展开一些,视角也不一样。这相对于拍电影来说,又是不同的体验。”

文/铁皮小鼓

家人们,请给影视独舌标星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