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力挺,《人民日报》采访,贾玲的《热辣滚烫》,烫到我人生了

 2024-06-27 阅读:535 点赞:226

原标题:央媒力挺,《人民日报》采访,贾玲的《热辣滚烫》,烫到我人生了

贾玲这次无论是以导演的身份,还是以演员的身份,都让番茄君再次刮目相看了。

《热辣滚烫》上映后,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和票房。

豆瓣开分7.8,目前上涨至7.9,在春节档的影片中,评分稳固后还有上升的空间。

电影上映后,央媒接连给《热辣滚烫》打call站台,先是新华社记者专访;

后有《人民日报》记者专访;

CCTV6六公主随后续上,更别提各种文字媒体的争相报道。

采访直播中,减重后的贾玲,连气质都变了,弹幕中不少观众,认都不敢认。

这还是以前的贾玲吗?还是那个在综艺中各种搞怪整蛊,丝毫没有偶像包袱的贾玲吗?

看完这一切,番茄君也有点恍惚,似经历了一场梦一般。

就在码字的深夜,贾玲还挂在搜索引擎的热搜第一。

热搜前五,她和《热辣滚烫》独占四席。

截止目前,《热辣滚烫》已收获6.87亿票房,成功跻身票房排行榜第一名。

而且无论是综合票房还是票房占比,都领先于其他电影,是目前当之无愧的春节档龙头。

再看评论,都是夸赞,五颗星星都闪瞎了番茄君的眼。

有人因为它的主题,给她多一颗星星。

有人因为它细腻的情感,点满了星星框。

也有人因为她的励志、平凡和思考。

每个媒体平台,对《热辣滚烫》的评价,都出奇地一致。

这也让观众们好奇,《热辣滚烫》真有这么好?

《你好,李焕英》之后,贾玲就又成了?

其实上映的第一时间,番茄君就观看了这部电影,看完后百感交集,悲喜交加,情感十分复杂。

贾玲,或许从这部电影开始,将是全中国最成功的女导演,而她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真诚”

这反应在电影中,反应在角色上,反应在行动里,也反应在她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我们不妨先从《热辣滚烫》本身看起。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热辣滚烫》当然要以“喜”为起点。

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乐莹的女孩,庸庸碌碌十年,没有工作,无心学习,也没有生活的动力。

她32岁,没结婚没成家没孩子,整天浑浑噩噩,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哪里。

突然,因为一个人,她爱上了拳击这项运动。

她没有练习拳击的先天优势,却凭借自己的毅力,走上了拳台,成为了业余拳击手。

电影的故事不复杂,人设也很简单,整个镜头对准的,全部都是乐莹。

但从这个简单的故事中,番茄君看到了当下,很多国产电影缺失的精神。

这种精神,概括起来有三个字。

第一个,叫“乐”。

喜剧片,贵在“喜”,喜剧带来快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春节档走进影院观看《热辣滚烫》的原因。

大家在春节档都习惯于追求一种快乐的氛围,这也是喜剧天然契合春节的缘故。

只不过,当下的喜剧,“骗”越来越多,“乐”越来越少。

不是充斥着尴尬的笑点,就是充满了网络老梗和抄袭融梗,包袱不仅不多,而且不好笑,看得人如坐针毡,五指扣地。

但《热辣滚烫》不是。

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发挥出了贾玲喜剧演员的天赋,将《你好,李焕英》中同等密集,同等高质量的笑点,铺开在整部电影中,让观众从头乐到尾。

这笑点,有文字类的。

比如:乐莹刚开始认识拳击教练昊坤,两人微信相约去公园约会。

她想看一看昊坤的头像照片,没想到多点了一下,成了“拍一拍”,就这样尴尬地聊了起来。

打字的时候,人家约她去公园。

她手一抖,打成了最喜欢去“勾引”,引得全场观众哈哈大笑,配以乐莹那个不知道如何是好的表情,让人笑不可仰。

也有设计类的。

有一些巧妙的设计和配合,让笑点能在不经意间击中观众,忍都忍不住。

比如:拳馆搞活动,昊坤挑衣服挑晚了,就剩一件粉色的。

为了遮住亮粉色,他在外边穿了一件外套,去跟乐莹约会。

一阵风吹过,昊坤脱下外套给乐莹穿上,本来是个极其温馨的画面。

但后面突然传出了沙溢饰演的拳馆老板的声音,紧接着看见他在后面指手画脚:把粉色遮住,还挺会搭,一边手指着昊坤骂骂咧咧。

这一幕,贾玲、雷佳音和沙溢配合完美,将阳春白雪的一幕瞬间变成被老板抓包教训的尴尬场面,不可谓不巧妙。

整部片中,类似笑点还有很多,番茄君就不一一举例了。

总之,“乐”是喜剧的主题,再好的喜剧电影,失去了“乐”字,便没有了精华,至少在这一点上,贾玲满足了观众的期待,《热辣滚烫》就是一部能让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看进去,乐进去的合家欢大餐。

第二个,叫“真”。

贾玲的第一部电影,为什么能成功?

在番茄君看来,就是因为她足够真诚。

在当下的营销环境里,“真”字显得格外重要。

从采访中我们不难看到,贾玲为了《热辣滚烫》,真的是拼。

减过肥的人知道减肥的痛楚,更何况贾玲为了角色,是先增后减。

这里面的艰辛我们暂且不论,单就她一个人,为了一部戏,在公众面前消失一年时间,就为塑造乐莹这个角色,番茄君就觉得,贾玲值得。

真诚是杀手锏,也是必杀技。

这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贾玲不是深谙此理的精明,反而恰恰有一种,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拍电影的笨拙。

这种笨拙,观众们看在眼里,共情在心上。

如果说《你好,李焕英》是贾玲拍给母亲的,那这部《热辣滚烫》,她一定是拍给自己的。

在贾玲的自述中,番茄君一次次感觉到,片中努力拼搏的这个叫乐莹的女孩,其实就是现实中的贾玲自己。

她突破一切藩篱,只为实现一个诺言。

她下决心减重增肌,只为了塑造一个角色,拍好一部电影。

这样真诚的导演,我们应该买账,也应该鼓励。

毕竟当下,贾玲这样的导演,已经不多了。

尊重观众的人,观众必报以尊重。

这也是《热辣滚烫》的成功,教给所有中国商业片导演的道理,更是一个不“笨拙”的人,成功的必由之路。

第三个,叫“猛”。

很多人说,贾玲的《热辣滚烫》,讲了一个自我救赎的故事。

“热爱自己”这个内核,大家普遍都看到了。

番茄君在这里,也没必要再将“奋斗”、“努力”之类的鸡汤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但除了这个主题,不知道还有没有观众发现,贾玲在片中,也埋下了很多的隐藏的主题彩蛋。

沉疴应用猛药,不少人看到了《热辣滚烫》的温和,番茄君却看到了三个犀利的社会法则,它踩准了中国人的三个痛点。

痛点一:别低估人性的恶,也别高估人性的善。

有没有发现,乐莹身边的人,基本上都有不堪的一面,无论是男朋友、还是妹妹或者表妹以及闺蜜,都有伤害乐莹的时候。

其实,这或许才是社会的常态。

现实中,尤其是身边,期望你过得好的人并不多,白眼狼却不少,绕不开的家长里短,是里里外外说不清的纠纷,这本就是人性。

永远别低估人性的恶,也别高估人性的善,才能更好得保护自己。

痛点二:要做个有锋芒的好人,千万别做一个烂好人。

刚开始的乐莹,生命如水流,一直随波而行。

别人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

闺蜜出轨男友,她竟然去做伴娘。

妹妹大打出手,她竟然给了她房子。

明知道亲戚骗她,还给她最后的表演和成全。

为什么?因为那时候的乐莹,心是空的。

她是善良的人,太过善良,善良反而成了别人道德压制她的工具。

这不怪她,要怪就怪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在经历的作祟中,她养成了习得性无助,表面听任摆布,实则缺乏尊严。

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尊严的底线,那别人就会蜂拥而至,这就是人善被人欺的道理。

这也是前半段乐莹的选择,让大家心酸的原因。

痛点三:接受失败,找到自己的活法。

《热辣滚烫》让番茄君最喜欢的一点,就是国产片,终于可以大大方方接受失败了。

乐莹并没有击败专业选手,她抛弃传统的主角光环,褪下努力就会成功的滤镜,没有安排一个惊天大逆转。

而是在击中别人一拳后,又被别人重拳击中。

也正因为如此,番茄君才更喜欢这部电影,因为那吊着一口气,永不服输的自己,和那个坚持要打完比赛,虽然没有天赋但站在舞台的自己,更像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

是啊,哪有那么多命运逆袭,迎接我们的,不也是一次次失败。

可在这些失败中,那些普通平凡的经历,那些陌生的善意和温暖,那些对自己对自己人生的拯救和目标的达成,不也是美好生活的来源,不也是活下去的力量源泉么?

乐莹没有失败,她只是找到了自己的活法。

她脚下有路,拳下生风,为自己而活。

事实上,看完《热辣滚烫》,番茄君角色,贾玲的提高不仅在执导水平,更在演技。

之前贾玲的角色,包括《你好,李焕英》中,都是那种性格大开大合,有点闹腾的聒噪女孩。

但在《热辣滚烫》中,贾玲明显内敛了。

半天没有话,看着十分压抑,外冷内热,虽然表面沉默冷淡,但心是火热的。

克制,是一个演员演技,从表面到内心的重要转变。

看《热辣滚烫》你会发现,贾玲眼神里有内容了。

而片中,有几个一转身的笑容和表情,细腻灵动,恰到好处,所有观众都应该感受得到。

这一年来,贾玲无论是导演水平还是表演水准,都在肉眼可见地稳步提高,电影的表达直接,没什么弯弯绕,既没有日常喜剧中落魄的油腻中年男,也没有哭天抢地的情感纠纷,一切就如潮水般奔涌而来,奔腾而去,十分顺畅,甚是好看。

加上密集的笑点和十足的教育意义,番茄君觉得,《热辣滚烫》是春节档,首选的合家欢,带一家人去看,再适合不过。

春节刚过去一天,《热辣滚烫》的表演才刚刚开始。

看完电影,或许你会爱上乐莹,也因此爱上拳击。

总有一天,我们要为自己挥拳一次。

但要记住,站在拳台,不光是为了赢。

那些汗水留下的痕迹,那些拳击带来的真切痛感,才是我们存在过,努力过的证据。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淼淼)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