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喜后燃 废柴逆袭,请带上这个配方再去闯荡春节档

 2024-06-27 阅读:186 点赞:264

原标题:先喜后燃 废柴逆袭,请带上这个配方再去闯荡春节档

2024年2月22日刊| 总第3519期

2024年春节档结束了。一如众人所愿,80.16亿人民币的总票房,以及1.63亿的总观影人次,均创下该档期的历史新高。

然而,今年春节档给人的感觉是热闹有余、波澜不足。大年初一就大局已定,让喜欢吃瓜的网友们度过了数个平平无奇的日夜。直到即将结束,电影领域才因为半数影片先后撤档,薛之谦拒绝为屏摄行为道歉,多少掀起点儿波澜。

春节档四强

其实,当我们深入观察,脱皮去骨,会发现今年的春节档暗藏汹涌,在市场、创作等方面,有着很多新的启示。

启示一:有肉吃无汤喝

今年春节档总票房和总人数能创历史新高,得益于两大先天优势:第一是假期比往年都多1天,第二是假期里包含了情人节。

如果刨去情人节这一天,今年的春节档是个什么成绩呢?总票房为68.25亿,总人次为1.39亿,和2023年春节档(总票房67.65亿、总人次1.29亿)几乎持平。

要知道,2023年春节期间,人们还因为担心复阳,对看电影这种室内聚众行为有所顾忌呢。今年春节档如果实质只是和去年打个平手的话,只能说是明涨实降。

我们再来计算一下场均人次。今年春节档整体的场均人次为41.2,低于2023年的48.4,而历史纪录仍是2021年的55.7。

降的究竟是什么?是人们的观影习惯。

春节档始于2013年,由于春晚越来越套路化,急于构建新春节民俗的中国人,选择了走进影院看电影。每年春节档,2人以上的多人观影占比,几乎都超过了80%。而今年则为79.5%,不足80%。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今年初一的预售票房仅为6.19亿,预售占比46%。这两项数据,均是从2021年开始,持续三年下跌。

这说明春节看电影在中国人的行为习惯中,其优先级在逐年下降。如果今年不是有“贾玲减肥100斤”这种重量级的卖点曝光,可能很多人将不再把春节假期的有限时光付诸影院。

所谓的“临时起意”型观影,不是像以前那样人到了影院才临时起意决定看哪部片,而是人在家里临时起意,决定要不要在购票软件上下单。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今年春节档有肉吃但没汤喝。往年春节看电影是习惯,多多少少会有人尝鲜。如今人们在春节看电影前有了更多的掂量,肉都要挑着吃了,还喝汤?

春节档的容量必然需要被重新评估,也许明年的上映影片数量就会缩减至5部了。

启示二:轻度观影人群的天花板已经被摸到了

票房的主力贡献人群大概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硬核影迷,不仅看得多,还会二刷三刷喜欢的电影;一类是轻度观众,可能一年也就看一两场电影,且多为跟着别人去影院。

全年算下来,硬核影迷和轻度观众的票房贡献差不多各占一半,而在春节档里,轻度观众的贡献率能上升到八成。这体现在两强影片《热辣滚烫》和《飞驰人生2》的购票重合度还不到17%。

猫眼专业版对《热辣滚烫》的最终票房测算,曾有过数次下调,最高时曾预测44亿,如今仅为35亿。春节假期一过,《热辣滚烫》的单日票房跌幅也大大超过了《飞驰人生2》和《第二十条》。这些都是因为该片票房主要依靠轻度观众在支撑。

对轻度观影人群而言,《热辣滚烫》有着最无法复制的号召力。中国影坛再也找不到一个像贾玲这样,之前胖得如此深入人心,又体型改变如此之大的明星了。我们很难想出一个比“贾玲减了100斤”更能颠覆国民认知的话题,也就意味着《热辣滚烫》的30亿级别票房,已经摸到了当下轻度观影人群的天花板。

回顾国产片历史票房榜,位居前列的《长津湖》《战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等片,都是凭借软硬件合力,同时调动了硬核影迷和轻度观众。今年春节档虽然总票房破了纪录,但因缺乏重工业影片而导致人们购票不积极的状况,还是非常值得业界警觉的。

《飞驰人生2》在票房上能够一直咬着《热辣滚烫》,能够被很多人称赞“比1拍得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今年只有它的赛车段落,呈现了“大片”应有的视听冲击力。

在轻度观众购买力收缩的大环境下,国产电影要想在票房上创造新的里程碑,还是需要重工业的加持。

启示三:中国观众最喜欢“两段式影片”?

不知不觉间,人们评价国产电影越来越多地会出现这样的话:“前边怎样怎样,后边怎样怎样。

国产电影,尤其是贺岁档和春节档上映的喜剧电影,在大结构上逐渐偏离了经典的“三幕式”,而是愈发倾向于更加简单的“两段式”。

今年春节档票房破20亿的《热辣滚烫》和《飞驰人生2》,竟然不约而同地在片中加入了鲜明的段落划分标志。《热辣滚烫》通过一组“夏秋冬春”的剪辑,把影片划分成“胖杜乐莹”(贾玲 饰)和 “瘦杜乐莹”两个部分;《飞驰人生2》则用一个赛车“变身”的特效镜头,把影片划分成“比赛前”和“比赛中”两个部分。

这两部影片的前后两部分,虽然故事和人物上是连贯的,但类型上和手法上是有比较大差异的。《热辣滚烫》相当于“半部R级爱情喜剧 半部体育励志片”,《飞驰人生2》相当于“半部盗贼喜剧 半部体育竞赛片”。观感上都是先喜后燃。

即便没有明确段落划分标志的《第二十条》,影片的前半部分也更偏重营造喜剧片、家庭片的爆笑氛围,后半部分更偏重通过案情来探讨严肃的主题。在观感上,前后截然不同。类似的还有贺岁档上映的《年会不能停!》。

“先笑后哭”曾是大家对小品的一种吐槽。然而,被春晚小品熏陶了数十年的中国老百姓,最吃的还就是这一套。前半段用各种或高明、或低俗的手段编织密集笑点,让观众笑个痛快;后半段揭开主题立意,打破人物命运,用一些高燃段落(比赛、唱歌、演讲等)调动观众情绪,上足价值。

这种有可能带来割裂感的结构,不是学院老师教的东西,也不是电影大师留下的东西,更不是哪个天才创造的东西。这就是市场选择的东西。韩寒在《飞驰人生》的时候就用到了这种两段式结构,《飞驰人生2》只不过是自我重复了一遍。

《我们一起摇太阳》的遇冷,可能也与此有关。韩延导演“生命三部曲”的前两部《滚蛋吧!肿瘤君》和《送你一朵小红花》都属于“先笑后哭”,在豆瓣评分普普通通(分别为7.4和7.2)的情况下,票房都很不错,分别为5.1亿和14.32亿。

到了《我们一起摇太阳》,韩延在手法上更为成熟,将笑与哭、喜与悲进行了精巧的交织,让整部影片的观感既统一又流畅。豆瓣评分也达到了其导演生涯最高的7.9。然而,影片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升反降。

更有趣的是,《我们一起摇太阳》的豆瓣评分和《热辣滚烫》完全一样。《飞驰人生2》也仅比它低0.2分。可见,“简单粗暴”两段式不比更巧妙的结构评分低。

中国网友喜欢吐槽小品和电影“上价值”,但中国观众的用脚投票,近几年越来越明显。缺少“上价值”和宣泄情绪环节的类型片,无论是好莱坞的大制作,还是香港电影人的排列组合,在内地越来越难以收获票房。

其实“先笑后哭”与传统的剧作经验并不一定水火不容。去年春节档的《满江红》,编剧陈宇就用自己的“升维理论”,在不产生严重割裂感的同时,实现了阶段性提升情绪的效果。

目前“两段式影片”在贺岁档和春节档比较容易爆砍票房,而以年轻人为主要观影人群的暑期档,票房爆款往往还是以剧作更扎实、类型更统一、情节更密集的传统结构为主。

不晓得以后的电影创作者们,会不会有意识地去打造“半部重喜剧 半部上价值”的影片,以特供春节档。

【文/满囤儿】

家人们,请给影视独舌标星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