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火锅,挑战自我 | 对话丁晟、讲武生

 2024-06-27 阅读:951 点赞:179

原标题:一顿火锅,挑战自我 | 对话丁晟、讲武生

“话题之作,社交首选”,这是《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以下简称《火锅》)终极预告中所打出的宣传语。在不愿意迎合“剧透式营销”趋势的前提下,《火锅》试图抓住“社交电影”这一点。

《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图源:豆瓣)

实际上,从创作、制作到宣发,《火锅》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上都有相对新颖之处,是值得讨论与分析的产业样本。比如讲一个相对封闭空间中的故事,国内类似的项目数量还相对有限;采用顺拍的拍摄方法有哪些优劣势;和头部消费品牌联名所能产生的效果;观众对社交属性和创新程度的要求如何满足,每一个都是值得思考的产业命题。

毒眸和影片的导演丁晟,出品人、总制片人、东方美之创始人讲武生聊了聊影片背后的故事。

“我其实喜欢文戏”

“老演武戏没意思,我其实喜欢文戏。”这是片中演川剧的关公嘴里的一句台词,也是导演丁晟的心声。

《火锅》的剧本雏形最早来自于2021年的东方影都电影创投会,是这部影片编剧修潇楠的原创剧本《山雨欲来风满楼》,而丁晟和讲武生都是那场创投会的评委。两个人当时都觉得这个剧本颇有意思,于是埋下了合作的种子。

2021年的东方影都电影创投会(图源:微博)

丁晟一直想挑战“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讲故事”,于是回去之后拉上自己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王航,和修潇楠三个人一起开始头脑风暴,把剧本逐渐完善成了如今的模样。

在2022年底的另一个创投会上,丁晟将修改过后的故事讲给讲武生听,两人花了几十分钟的时间就敲定了这个项目。《火锅》在2023年初迅速开机。

《火锅》2023年开机现场(图源:微博)

对丁晟来说,这是一次超出过去导演经验的尝试,“之前拍的很多都是动作片,动作片可以通过一些场面切换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所以到这一部,我把场景摁在这一个里边,那就必须靠故事的变化来抓住观众。”很大程度上,丁晟很享受这个挑战自我的过程。

就像火锅可以放任何食材进去煮一样,《火锅》这部电影也杂糅了很多元素,如火锅、麻将、川剧等等。

这些元素的加入,并非单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而是在故事完成的基础上再融入其中的视觉符号。“比如这个火锅,它实际上是文戏的一个支点,因为片中这几个角色大部分时间是没有大动作的,所以加入一个边吃边聊的火锅,在视觉上更加丰富。”丁晟表示。

电影中的火锅元素(图源:豆瓣)

火锅也不只是食物,丁晟觉得,要用一个视觉符号就得用到极致。丁晟在网上搜索,看到了有人用火锅打架的视频,于是也将用热油审讯写进了剧本中,调动剧情的紧张氛围。

而至于故事背景设定在重庆,本身也是一重挑战——导演丁晟是山东人,主演中杨幂、于谦、田雨、余皑磊等人也并非川渝人。不过,丁晟在拍电影之前,曾经给重庆拍摄过5支城市宣传片,每次都要在重庆待半个月以上,对重庆并不陌生,另外两位编剧也都有过在重庆生活的经历。

导演丁晟(图源:豆瓣)

讲武生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在他看来,重庆在电影人的眼中相当有辨识度,这不仅仅是因为独特的地理风貌,也是重庆人语言逻辑、行事风格的独特。但本土的电影氛围相对有限,因此很少碰到写重庆写得很好的本子,这也是《火锅》能吸引他的原因之一,“我觉得《火锅》里面刻画的人物,很符合重庆人的特征——有一定的江湖气,但是内心里是善良的。这样的人物也符合大众审美的基本取向。”

封闭空间里顺拍

相比海外,国内做封闭空间叙事的影片还不算多,而且市场表现参差不齐,差异巨大。

最知名的莫过于《满江红》,靠着春节档和一众明星出演的加持,拿下了45.44亿票房,位列国内影史第六;2021年的小成本黑马之作《扬名立万》也是一个典型,在冷档期拿下了9.26亿的成绩,但前后脚上映的《不速来客》却没有这么好的时运,仅拿下6733万票房。

《满江红》《扬名立万》《不速来客》(图源:豆瓣)

如果说张艺谋最初对《满江红》的兴奋感来自于“一镜到底”,那么《火锅》在制片流程上也做出了一次新的尝试——顺拍。“一共95场戏,开机那天拍的第一场,中间完全顺拍,最后关机的时候拍的最后一场最后一个镜头,这个是小空间影片能做到的优势之一。”丁晟提到。

《火锅》新尝试——顺拍(图源:豆瓣)

顺拍的好处不少。对演员来说,顺拍就无需考虑接戏的问题,发挥更加自如,情绪也更加饱满。对制片方来说,顺拍能减少很多重复置景、重复转场的工作,包括演员时间的协调、后期剪辑工作,都会更加轻松。总的来说,顺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

但要实现顺拍,需要在前期做更加充分的筹备工作。《火锅》的主场景,是在中影基地搭建的,耗时接近半年的时间,力求将重庆戏院做到最大程度的还原。在影片公开的制作特辑中可以了解到,置景专门找了比较老的木头进行重新组装,连做地板的石头也磨得很光滑,为了达到最细致的做旧效果。“我们几乎是等同于科幻片的搭景,但是搭的是实景。里面的每一个小灯笼,每一个小摆件,都是在重庆去收购的。”讲武生表示。

《火锅》场景搭建(图源:抖音)

对于最终的成片,讲武生认为《火锅》比海外的一些封闭空间叙事的影片在节奏上要更加紧凑,不单调乏味。所以,不论《火锅》最终市场成绩如何,对国内创作者来说,封闭空间叙事在制片上的优势之处是显见的,亟待更进一步开发。

“社交电影”

由于故事层层递进、层层反转,为了确保观众能在影院获得最完整的观看体验,《火锅》在宣发层面对正片内容的曝光十分谨慎,严防剧透。

但在如今的电影营销大环境下,用短视频提前放出正片精彩段落,才是最容易起量的主流方式,《火锅》也因此陷入困境。但这样的大环境,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我个人来说,我也不主张大量的正片释出。现在有些影片释出大量正片之后,让观众以为影片的真实情况会比释出片段更精彩,但往往去看完之后发现,释出片段就已经是最精彩的了。这对观众的消费体验来说是极不友好的,对电影本体的损害也是最大的。”

导演称“必须保护进影院的观众”(图源:抖音)

在困境中,《火锅》找了几个差异化的发力点,试图提供解法。

其一是和文旅相结合。《火锅》的首映礼在多地举办,结合当地文旅特色进行了差异化的设计。比如在重庆的首映礼在一艘游轮上,现场设计了一个“超大火锅”;西安的首映礼则呈现了一众非遗小吃技艺。

重庆首映礼(左)西安首映礼(右)

文旅是去年以来实实在在的热点话题,各行各业都试图与文旅双向奔赴,互相成就“流量密码”。讲武生透露,重庆文旅十分重视电影所隐藏的文旅机遇,恰逢五一旅游出行高峰,也在策划进行更深度的传播。

其二是与品牌联名。比如《火锅》和海底捞联名,推出了可供打卡的联名主题店,店里有电影同款主题麻将。实际上,在海外,电影与品牌通过联名来进行联合营销的手段非常常见,去年的《芭比》就是联名大户。但在国产片身上,真正和头部消费品牌达成合作的案例还是少之又少。《火锅》当然有其特殊性,它的主题元素、价值观表达,和火锅品牌的诉求过于契合,所以才能达成合作。而对于一般的国产片来说,鲜少在营销层面考虑借力消费品牌。随着国产片票房和社会影响力逐步提升,这一块产业空白也亟待填补。

除此之外,《火锅》在宣发上找的核心抓手,是“社交电影”。

在讲武生的观察中,“以前大家社会关联度较强,人们社交的机缘较多,而现在因为受互联网的影响,大家线下的活动、话题点都少了,所以社交性成为了电影可以增强的功能。”

而在丁晟看来,《火锅》正是一部适合社交的电影,“因为这里面的情节让人看完之后愿意去各抒己见,我认为一个电影最怕的是大家看完了以后没什么想说的。而我在这个故事里写了5个不同的小人物,这5个人做的事和行事动机,在普通人身上都是有可能发生的,给了观众去讨论的兴趣和空间。”

市场集中度高

《火锅》也是东方美之推向市场的第二部作品,结合去年上映的《热搜》,讲武生谈到了东方美之出品电影的整体思路,“首先是要类型片,在类型片的基础上,要做到垂类极致。也就是说它需要在选题上力求规避重复,同时一定要有独特的视角和审美,有独特的故事讲述方式和策略。另外,现实主义题材也会是东方美之一直很看重的方向。”

《热搜》(图源:豆瓣)

去年6月,东方美之首次对外公布9部影片片单,一年时间过去,有三分之二的项目已经拍摄完成,进度可观。而从资深发行人士转型到行业上游成为出品人,讲武生在这个过程里也对身份的变化产生了新的感受,“我觉得有两个阶段,一个是从发行人转为制作人,向行业中有经验的人去虚心请教,这个过程是痛苦的,逻辑、资源、关系全部都得重新搭建。但是到现在,完成了一部分作品,要走向市场的时候,我又得重新回到发行人的心态和身份去面对市场。因此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觉得对我也有很大的促进,让我能够更加深度地去了解观众,从而形成自己的制片风格和经验。”

东方美之首次对外公布9部影片片单(图源:微博)

但市场和观众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从业者对市场的感知需要时时更新。

比如今年的电影市场环境,关于“片荒”的讨论甚嚣尘上,讲武生则提出了一些略有不同的看法,“据我了解,从总量上来看,我们的供给都是够的,没有‘片荒’一说。如果要说整体市场最大的危机,我认为还是电影投资资源、发行资源太过于集中。相应地,每个头部公司的工作总量,制片总量就增加。增加之后,它就会往产品化、生产流程化的方向转变,导致最终呈现在市场上供给的差异化不足。”

电影的魅力本来就是建立在奇思妙想的基础上的,而如今这一批中国观众,对新颖的要求更甚,更加需要市场避免流水线化。讲武生提到,“像欧美的观众,长期的类型化故事,你每次换个角度讲,但内核是一样的,大家也愿意还继续看。但对中国观众来说,整个国民心态它还是一个特别活跃的状态,所以电影必须每部片子不一样,要一直创新。”

制片人讲武生(图源:豆瓣)

在讲武生看来,10年前电影市场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国产片类型化程度发展最快速的时期,“虽然那个时候国产片还很稚嫩,但是电影公司多,参与制作的主体多,包括欧美的片子也大量进入,它能给市场的供给是相当丰富的,这样就避免了电影的流水线化,观众就有极大的热情。”

好消息是,市场供给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今年以来,大量海外、港台地区的高口碑影片登陆院线,甚至进入大档期参与竞争,让观众的选择更加多样化。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封闭空间叙事、品牌联名、社交电影等多个方面,未来的国产片都有极大的空间可继续挖掘,为市场多样化供给作出贡献。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