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扛把子」们,要票房还是要口碑?

 2024-08-06 阅读:132 点赞:831

互动话题:

你期待陈思诚在《解密》中新的尝试吗?

作者|小一

中国影史首位票房突破200亿的女演员,中国影史首位票房突破350亿的男演员。

随着电影《抓娃娃》票房的不断攀升,马丽沈腾,在这个夏天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最具票房号召力的一对搭档。

而暑期档的热度不止于此。稍早的《默杀》成为第一部破10亿的影片,片尾名单中的「特别鸣谢 陈思诚」一栏颇为引人注目,而后者导演的《解密》也即将于近日上映,从限时点映的口碑来看,有成为下一个爆款之势。

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总是不断洗牌,每一年,都有新的电影「高调」挤入前列。来来往往里,你总能见到一些熟悉的名字:沈腾、马丽、陈思诚、贾玲……

他们为何能一次又一次、轻松拿捏观众的钱包?而在这亮眼成绩背后,电影却常常陷入两极分化的评价,又该如何解读?

01票房「扛把子」的个人IP之路

在今天的数字化时代,IP不仅仅是知识产权的代名词,「更是内容商业模式的核心驱动力」。

近年来,贾玲、沈马组合、陈思诚等人创作出了多部创中国影史票房纪录的作品:贾玲,《你好,李焕英》排名第3,《热辣滚烫》排名14。陈思诚,《唐人街探案3》排名第7,《消失的她》排名13,《唐人街探案2》排名16。沈腾,《飞驰人生2》排名15,《独行月球》排名20。他们显示出在类型电影创作上持久的生命力和对观众强烈的号召力,逐渐形成了个人IP。

究竟什么是个人IP?他们与一般的演员和明星有什么不同?

首先,拥有超高流量,但不是流量。

不同于基于粉丝「打投」、资本入场而捧红的流量演员,这些票房「扛把子」们往往经过了多年演艺生涯的积累。沈腾2003年加入开心麻花,后搭档马丽经过十余年剧场舞台和春晚舞台的历练;贾玲2001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相声表演专业,自此开启了相声、小品、综艺表演的职业生涯;陈思诚于2001年起拍摄了《法官妈妈》《士兵突击》等多部影视作品。

而这种积累也往往有利于他们后期转型,成为影片的编剧、导演等,不只是停留在表演层面,而是深入更核心的创作环节。

例如陈思诚在多年的表演生涯中积累了对故事的敏锐感知。2010年,他从台前转向幕后,筹拍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一部从《东京爱情故事》借鉴了名字、从他四年前参演的电视剧《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借鉴了剧情的爱情题材电视剧。凤凰男、拜金女、富二代,在当年北漂盛行的背景下,陈思诚踩中了时下社会的一系列痛点,该片取得现象级成功。

而贾玲的导演处女作、影史票房排名第三位的《你好,李焕英》是由她2016年参与《喜剧总动员》第一季时创作的同名小品改编而来,那个时候,她受到韩国小品的启发,大胆地打破剧场表演的时空限制,将过去与现在的两条时间线串联,让小品拥有了电影的「基因」。

虽然走向导演的道路不同,但这些票房「扛把子」之间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单纯跳脱出了一个演员的思维和框架,借由在各自领域里的积累,走向更大的创作空间。

而在那方更大的创作空间内,他们还将个人IP的能量辐射到更多人身上,并形成了特定的电影类型。

沈腾是在开心麻花刚成立时加入的,加入后,他又演、又编、又导,成为了早期的创始人之一,并且在一次舞台剧演出中发掘了马丽。日后,这对搭档从剧场走向春晚和大荧幕,也带领「麻花式」喜剧为全国人民所知。

陈思诚除了在剧内打造「唐探宇宙」,在剧外,他也打造着属于自己的「演艺宇宙」,他一方面与刘昊然、王宝强、肖央等老搭档进行「一期一会」的深度合作,一方面借由《唐人街探案》网剧的机会,挖掘了柯汶利、戴墨等年轻导演,在悬疑片赛道摸索出一条新路。

02 高票房,低口碑?

但是,与贾玲、沈马组合、陈思诚等人强大的票房号召力相对应的,是电影两级分化的口碑。

陈思诚的第一部《唐人街探案》电影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上映,当时,「异国他乡 中式探案」的新鲜设定令人倍感惊喜,电影也因此成为2015年末的票房黑马。观众的评价中,大多是对新晋导演陈思诚的赞许与肯定。但当时间流转到2024年,暑期热映电影《默杀》的观众评价却充斥着对「特别鸣谢 陈思诚」的不满与嘲讽,诟病他在同类型的悬疑电影中过度炒作社会话题、肆意调动观众感官和情绪。

无独有偶,贾玲导演的春节档电影自第一部《你好,李焕英》起就出现了技法欠缺、以个人情感「霸屏」的批评声音,今年年初的《热辣滚烫》更是因为「减肥」营销受到了更加猛烈的争议。开心麻花的喜剧电影也面临着观众对 「含腾量」欺骗营销的口诛笔伐、严肃导演对电影艺术性的强烈质疑。

票房与口碑如此割裂,为什么?1号认为,这实际上是电影行业里日益显著的「脱钩现象」。

一是内容与营销的「脱钩」。在社交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营销成为影响观众买票的重要因素,而网络营销,是创作者最容易「扬长避短」的场合。陈思诚的电影善于将一个个社会话题「植入」电影叙事,并借由网络营销将其放大,最终,话题经过发酵,转化成居高不下的票房。而实际上,《默杀》《消失的她》等电影被指为「堆砌」社会话题,其现实主义的探讨如同「隔靴搔痒」。当观众因为营销而走进影院,却得不到他们所期待的内容时,电影口碑就会跌入谷底。他们利用了流量,也最终被流量反噬。

(《默杀》上映前的话题营销)

二是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之间的「脱钩」。文艺片往往口碑极高,但其往往欣赏门槛较高、不易理解,弹幕中随处可见「看了好像没看」的评价,且不论是剧作还是镜头语言都更为平实,难以给予观众过多的感官刺激。在观众越来越寻求「情绪价值」的今天,能够密集输出笑点、泪点、爽点的个人IP及其商业类型电影无疑对观众更具吸引力。

正如今年暑期的《抓娃娃》是开心麻花「西虹市宇宙」时隔六年的作品,此前的《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均获得大爆,给了观众「高情绪价值」的审美体验。观众对再度合体的制作团队及「沈马CP」的信任值和高期待值,成为了他们购票的最大动力。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与其说个人IP创造出了特定的商业类型电影,不如说这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03个人IP,yes or no?

电影《抓娃娃》上映后,市场表现和口碑均较为良好,但电影导演陆川却在自己的今日头条账号上对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一事件在引起争议的同时也引发了公众的思考,对于电影市场中的个人IP,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

(陆川在「今日头条」平台上发布的评论,后删除)

首先应当肯定,个人IP所拥有的个人特色推动了中国电影更精细化的发展。

陈思诚在很早时候就显示出了他敏锐的商业嗅觉,他首创 「唐探宇宙」的概念、带领新晋导演逐渐摸索出「东南亚」悬疑新类型,体现了他对于中国电影工业化和系列化的成功探索。而在最新上映的影片《解密》中,他以传记片的方式将镜头对准由刘昊然饰演的容金珍——一位数学天才的梦境,借由工业级的视觉特效,尝试探寻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可能是他商业嗅觉的另一次转向。

开心麻花的喜剧电影从话剧脱胎而来,天马行空的故事设定、演员「自带幽默感」的表现力以及对社会和人性犀利的展现,都使「麻花式」喜剧开创了中国喜剧电影的某种新风。

而由贾玲主导的电影,戏里戏外对女性情谊的赞颂、相对原版更凸显女性主体性的改编,也被认为是女性主义在荧幕上和市场中的双重突破。

新事物的接受总是需要时间的。改革开放初期,当港台流行文化在内地兴起之时,严肃的批判者们也曾占领文化高地,力图阻止其入侵。但是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港台流行文化的兴起也不仅是创作者们的自娱自乐,大众和市场最终接纳了它们,并在今天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追忆。

但是我们就能任由个人IP肆意发展吗?在口碑两极分化、不断下跌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守住观众的心?1号认为,本质还是要回归到「做电影」这件事上来。

观众之所以愿意为社会话题而观看一部电影,是因为他们期待在影片中看到对社会话题的真实展现和辩证探讨,正如当年现实主义口碑之作《我不是药神》,影片将普通人看病难的社会现实合理地编织进剧情,并在主角的是非选择和令人唏嘘的结局中发出对社会现实最强有力的叩问。

而对贾玲、开心麻花来说,他们的个人特质和表现力确实能够成为影片最大的杀手锏,但是,如果不好好打磨剧本使其拥有贯穿全剧的逻辑,而只是成为段子的拼贴,笑则笑矣,却无法引起观众更长久的回味。就好像在《热辣滚烫》中一样,我们只看到乐莹减肥成功的热血,但是乐莹前期为什么颓废发胖,影片没有丝毫对社会环境和人物心理的交代,一个逆来顺受、讨好型人格的乐莹又为什么突然想为自己活一次,影片也语焉不详。而这种人物内心深处的转变,恰恰才是形成电影主题「爱自己」的关键所在。

1号结语

随着中国文娱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影市场中「个人IP」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它是强势的创作者与市场之间的双向选择。但个人IP及其代表的商业类型电影若想要健康地发展,不能舍本逐末,透支观众对个人IP的信任值。「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找到「个人特质」的前提下,做符合艺术规律的好电影,才是破题之道。

参考文献

《独行月球》:开心麻花式喜剧为什么越来越尴尬?

https://mp.weixin.qq.com/s/yHa6Nz1utn0ekLa57QyHTw

贾玲减肥,观众为什么买账

https://mp.weixin.qq.com/s/fCMmNRm9Mar77ekfS1e40A

陈思诚的另一面

https://mp.weixin.qq.com/s/5JmNqKBHuRD91o1bRkL_ew

沈腾,180亿:人到中年,意外暴富

https://mp.weixin.qq.com/s/86h2VA1jfLuSWIRGp3lLqA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