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解密》遭遇持续恶评,业内同行发声力挺,张译:史诗级的表演

 2024-08-06 阅读:300 点赞:172

陈思诚自编自导的《解密》已于8月3日正式上映。

这部电影充分彰显了陈思诚的野心,电影中10个梦境令人赞叹,采用最先进的拍摄设备和一流的拍摄技术,将主旋律、破译和商业性成功结合,可以说是全新的主旋律电影拍摄方向。

然而,陈思诚的用心有的人看到了,也有的人没看到,电影上映后得到不少质疑和吐槽,豆瓣评分只有6.9,低于我自己的预期和打分。

总结来说,一部分网友认为电影有抄袭诺兰的《奥本海默》《盗梦空间》之嫌;也有网友单纯是对陈思诚的不喜欢,因为片尾彩蛋减分。

平心而论,这种质疑和吐槽没有道理。毕竟《奥本海默》上映时《解密》早就进入创作阶段,更不用说电影是改编自麦家的小说;而对于陈思诚观感不应该迁怒电影,这是三岁小孩子都懂的道理吧!

不过,在遭遇恶评的同时,陈思诚也得到了业内同行的力挺,不少好友纷纷包场支持《解密》,同时电影也得到了很多正面评价。

演员张译看完电影后说:“这部解密给我们的电影(市场)又打了一剂强心剂,祝贺加油。表扬一下昊然,史诗级的表演!”

原著小说作者麦家给出的评价都有点吓人了。他说:“《解密》运用了最先进的电影工业技术,去表达它的梦境、表现破译的技巧。《解密》会给中国电影新的一种状态、新的一种样貌、新的一种未来。”

近几年电影做首映礼,邀请业内好友参加,不管好看不好看,既然来捧场了,商业互捧、吹几句彩虹屁非常普遍,但从张译和麦家的用词来看,显然是对电影的真心认可,否则张译不会用“史诗级”这个词,而是会说张译有很大进步、突破;麦家也不会说“会给中国电影新的未来”,最多也就是打造出新的视觉奇观吧!

那么问题来了,《解密》到底是怎样一部电影,会得到这么高的认可?看过之后可以简单聊一聊了。

首先,《解密》的创作难度极高,甚至到了让人临场放弃的地步。在电影制作特辑中原著作者麦家就坦言,《解密》是他早期的作品,曾被退稿十几次,到了改编电影,破译和释梦两大核心元素极难呈现,也有不少导演想把《解密》拍出来,前后不少于6位导演和麦家谈过改编事宜,均没有谈成,足见改编有多困难。

除了文字到影像的转换很难之外,《解密》小说本身更适合做成偏文艺的纪录片,这样的题材,想要凸显商业性被观众广泛接受更难,如何将守卫国家、守护家人这样的主旋律内核,包装成卖座的商业片需要技巧和策略。《解密》从气质和内容都做到了,三天点映票房超过2000万,证明了电影被市场高度认可。

其次,《解密》实现了艺术性和商业性二者兼顾。

电影本身是造梦,电影中的梦境就是梦中梦,《解密》打破了电影中现实和梦境的边界感,整部电影浑然一体,150多分钟的电影,让人看的如痴如醉。

影像表达有极高水准。电影画面清晰、通透,特写镜头全面呈现演员的微表情和情绪表达。这方面陈思诚斥巨资可谓不遗余力,摄影指导曹郁使用了多台ARRI Alexa 65摄影机,这款得到IMAX认证的数字摄影机,分辨率可以和65毫米胶片相媲美,阿莱公司只租不卖,租赁价格相当昂贵,摄影机要连同套件及技术人员一起,一天的费用高达万元,电影租用多台,相当于一天的租赁费用就要数万元。同时,为了呈现更出色的画面,电影用的镜头也是阿莱DNA镜头,加上各种轨道、摇臂,器材的租赁成本已经堪比好莱坞一线大片。

通过制作特辑可知,为了呈现奇妙、瑰丽的梦境场景,剧组在场景设计上不遗余力,比如只短暂出现的红色沙滩,从上色、固色、造浪,再到用巨型灯组人造太阳,足足耗时三个月之久。而后面的巨型象棋灯柱,三个巨型摩天轮,以及巨型迷宫等场景的设计和实现,难度和耗资难以想象。

第三,电影在主要元素的呈现,以及人物关系构建、节奏把控上都有资格得高分。

前面说了梦境,主要元素还有破译。破译主要是靠人脑的计算和笔的记录,在银幕上呈现会很容易枯燥,陈思诚一方面巧妙的将梦境和破译连接到一起,增加反转和趣味性;另一方面则通过约翰·库萨克和刘昊然亦师亦敌的关系,让剧情更有张力,变成了高智商之间的生死对决。

以及,《解密》有奢华的演员阵容和精湛的表演,刘昊然造型和演技的突破,他和陈道明之间的对手戏真的是好看啊!至此,《解密》值得7.5以上的评分,也难怪麦家和张译都给出这么高的评价了。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