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实耕耘,创新至上:青春你好传媒创始人梁振华出席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

 2024-06-27 阅读:696 点赞:139

5月23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广东深圳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新的文化使命”,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出席并致辞。

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电视剧单元中,中宣部文艺局局长刘汉俊出席,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彭云主持。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发表主旨演讲并主持圆桌座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梁红,国家一级导演、监制、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常务理事毛卫宁,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赵依芳,影视演员胡歌,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剧评人戴清参会发言,著名编剧、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编剧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春你好传媒创始人梁振华作为全国编剧的唯一代表出席,就电视剧单元的核心议题“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荧屏史诗”分享了独到见解与深刻洞察。

文艺作品如何传递时代价值和意义?

针对此问题,梁振华深入浅出地揭示文艺创作的奥秘,凝练为“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问题,并结合过往的创作历程进行了生动而又深刻的阐述。

首先,他用四个“有”来回答“写什么”。

第一是“有触动”。梁振华借助2021年所创作的建党百年献礼剧《理想照耀中国》为例,剖析何为创作中的“触动”。该剧涵盖了“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复兴时期”四个阶段,编剧团队精心挑选了40组人物和闪光故事,记录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年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不息奋斗的动人征程。当时,梁振华带领编剧团队穿梭于历史长河,与这40个高光人物进行深度对话,这些人物的理想之光打动了编剧团队,让他们将这份触动转化为荧屏故事,传递给观众。梁振华坚信,创作者唯有书写有情感和思想触动的故事,才能让笔下的人物和故事鲜活动人起来。

第二是“有冲动”,即要有创作和表达的冲动。2023年,梁振华创作的重大历史革命电视剧《问苍茫》播出,该剧首次聚焦1921年至1927年中共一大后毛泽东从追随者成长为先行者、开拓者的过程,填补了题材空白。

谈及创作初衷,梁振华坦言,作为湖南的编剧,自己有一份责任书写毛主席的故事。至于如何将毛主席的故事写出时代性和当代性,他引用一幅众所周知的名画《毛主席去安源》,分享了创作灵感。该油画作品以1921年毛泽东到安源组织工人运动、并在1922年举行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为表现题材,开创了无产阶级美术创作的新纪元。据统计,该油画作品单张彩色印刷数量累计达9亿多张,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

梁振华分享到:“毛主席在1921—1922年之间多次去往安源深入矿工生活调查,那么,有谁见过当时的矿井?有谁知道当时路矿工人过的什么日子?还有,那张油画里,青年毛主席右手紧紧握着一把绛红色的油纸伞,这油纸伞又从哪里来?背后又有什么故事?这些问题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激发自己展开艺术想象力与历史对话。”

第三是“有意思”。梁振华援引过往作品《风吹半夏》《欢迎来到麦乐村》为例进行了诠释。谈及《风吹半夏》,他直言:“在改革开放的起始岁月里,以许半夏为代表的企业家用自己的努力和韧劲去改善生活和改变命运,这是那个时代留给今天最值得回味的精神馈赠。在这个意义上,所有故事背后的那层意思,恰恰是创作者需要奋力去追求的。”

而《欢迎来到麦乐村》则是梁振华去年创作的援外医疗题材电视剧,该剧以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为背景,讲述了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于非洲救死扶伤,与当地人民建立深厚情谊的故事,纪念中国医疗队这一甲子的坚守与付出,致敬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上携手前行的中非友谊。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统计,60年间,我国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援外医疗队队员3万人次,援建医疗卫生设施130余所,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为许多国家培养了医疗人员10万余人。梁振华坚定表示:“这一群来自中国的医者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记录他们的故事,对于创作者而言,心里是稳妥而踏实的。”

第四是“有挑战”,梁振华提出:不畏艰难和挑战,应该是每个创作者本能的追求。那些轻而易举、信手拈来的作品很难成为精品。用心的作品,剧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场戏、每一句台词,无不是创作者不屈不挠克服困难突破陈规而来。

至于怎么写?梁振华也倾情分享了四点体会。

第一是紧贴人和时代写,唯有深透地了解人和时代,所写的故事才具有非同寻常的感染力。第二,是创作者要通过长期的技术磨练,来寻找和建构个人独特的创作方法论。第三,创作者应该孜孜不倦地去挑战和突破自己的表达极限,每一次创作都是创作者生命境界的拓展。第四,写作的奥秘在于写作本身,写,继续写,不停息地写,所有的收获,所有的出发和抵达,都在写的过程之中。

电视剧创作如何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

推出拥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电视剧作品?

当探讨“电视剧创作如何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推出拥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电视剧作品”时,梁振华主张:“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成为中国荧屏叙事的一道硬菜。”中国传统文化范围相当广博,涵盖了诸如诗文、书画、中医药、戏曲等方面,他认为关键在于不断探索电视剧与这些传统文化因素及领域交汇结缘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和提升叙事的深度和水准。

梁振华提及,创作具备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作品需兼顾“形”与“神”两个层面。“形”的构建应依托于中国独特的美学风格和审美经验,通过激活包括语言文字、文化符号、修辞手法等要素,来体现中华民族生动而独特的美学理念。而所谓的“神”,是指要在作品中表达中国人的哲学精神、生存智慧和人生态度,以及中华民族对宇宙万物、对世界、对人和时代所持有的独特而富有意味的理解与态度。

如何看待电视剧创作的创新问题?

谈及最后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电视剧创作的创新问题?”梁振华从编剧的角度提炼三个呼吁,并着重强调,不要让“鼓励创新”仅仅变成一句装点式的口号。

第一个呼吁聚焦于创作者本身,他坚信创新应该是创作者的基本态度,强调创作者需具备创新的自律意识,从自己做起,从踏踏实实的创新实践做起,“不能对创作成规忍气吞声”。

第二个呼吁是针对市场主体,他对以大数据、“对标”成功作品为名取缔创新合理性的现象提出了质疑,鼓励所有创作者用创新的精神去耕耘,从而创造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一句一句台词,一场一场戏,一集一集剧本,跟自己去较劲。”

第三个呼吁关乎行业风气和社会氛围,他呼吁业界能给予创新者实质性的资源支持,给创新之举多一些容错、试错的空间,多一些耐心;同时,他也希望能给予成功的创新者以更多的荣誉和尊严,以此传达一个明确信号:“影视行业真正的核心是创新,唯有创新,才有可憧憬的未来。”

-END-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