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3天只卖了1600万,胡歌新片扑街?还能咋地,换别人,更不行

 2024-06-27 阅读:581 点赞:227

原标题:3天只卖了1600万,胡歌新片扑街?还能咋地,换别人,更不行

9月11日,院线电影《不虚此行》上映3天,累计票房1639.7万元(截至晚间7点)。该片第三日的票房产出已经不足200万元。这意味着,经过3天的上映,《不虚此行》能够获取的票房想象空间已经不大。因为该片是胡歌主演,并且卖力宣传,所以,网络上,很多人群嘲胡歌,说他没有票房号召力。

我认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群嘲方式。把一部院线电影的票房号召力推给演员,本身就是非常业余的表现。还是那句老话,在院线电影作品当中,是不存在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的。这里边,“演员”不仅仅包括知名的实力派演员,还包括所谓的流量明星艺人。即便是流量明星,能够动员的粉丝数量也是相对有限的。

而且,一部电影的票房高低,决定性的因素是电影的性质、类型、内容和质量,次之的,才是演员的实现程度。须知,即便是和演员相关,也是“演员的实现程度”,是演技层面上的考量。对于院线电影《不虚此行》而言,它能够获得当前的票房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非专业的影迷们,真的不宜冷嘲热讽。

为什么说《不虚此行》能够获得3日票房过1600万元的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呢?这是由影片自身的类型定位决定的。这部作品,属于非常典型的文艺片。在院线电影当中,文艺片作品可以卖到3天1600万元,还能咋地?以往的文艺片作品,若是没有强势的营销的话,可能都是院线一日游的命运啊。

《不虚此行》获得过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胡歌凭借这部电影获得金爵奖最佳男演员奖项,导演刘伽茵也凭借这部电影获得金爵奖的最佳导演奖项。可以说,这部电影在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是大丰收的。但是,须知,即便是在国际电影节上大丰收的电影,院线上映之后,依旧会因为文艺属性问题,而曲高和寡。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这部《不虚此行》的曲高和寡,是因为它建立了相当高的审美难度的。在该片当中,胡歌饰演一位落魄的编剧,他从编剧岗位上改行,专门为人们撰写悼词为生。因此,男主角视角之下,出现了很多人的人生。影片以非常克制的视角,去呈现了这些人生。

换言之,这是一部在叙事上相对艰涩,在人生哲学上较为有高度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放在院线当中上映,必然不会取得太高的票房成绩。这个规律,放在四海皆宜。即便是在北欧、南欧等地方,影迷们喜欢看这种深刻型的作品,类似作品的票房成绩,也是“小众”的。

我相信,很多青年影迷入场观看《不虚此行》是因为胡歌。同时,胡歌的部分粉丝朋友们,是真的看不懂这部电影,或者不能完全懂这部电影的。不仅仅是《不虚此行》,刘伽茵导演真正的成名作《牛皮》第一部和第二部,在国际上获奖无数,对于这批影迷来讲,也是审美难度很高的。

讲到这里,不得不说,我们不仅不应该因为《不虚此行》的票房成绩批评胡歌,相反,我们应该肯定胡歌在文艺片当中做出的贡献。这部电影,若是没有胡歌,估计都无法拍摄。从电影资本的角度上讲,编剧导演即便是拿了很多国际电影节的奖项,但她的作品没有商业价值,资本愿意投资吗?您知道刘伽茵导演的《牛皮》是什么成色的吗?影迷调侃称,导演家都穷成那样了,何必还拍摄电影呢。

正是因为有胡歌这样的知名演员愿意助阵文艺片,所以,才会有《不虚此行》的问世,才会有中国电影的荣耀时刻。咱们的荣耀时刻,不仅仅是院线大片又获得了多少亿元的票房成绩,更是咱们的优秀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发光发热拿大奖了。后者,也是很重要,很重要的。

基于此,我认为,正式因为胡歌的主演,让《不虚此行》这样的文艺属性极强的作品得以和影迷见面,让中国电影获得了更多的荣耀时刻。胡歌这样的实力派演员,应该更多一些才是。我们要保护他,而不是错误的嘲笑。(文/马庆云)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